臺灣救狗椅設計概念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4-08 00:58
大溪薪傳獎藝師游禮海老師說:早期給人做學仔,一開始只能打掃、搬貨物、煮水膠等雜事,一段時日磨練其心志後,才能了解木工工法、榫卯結構,進而學習椅頭椅條衣櫥等家具工序,而椅頭是早期台灣民間最早使用的民間生活坐具,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逐漸發展了台灣自己的特色,如農村因農作需要,常使用較堅硬的龍眼木,都市地區只須乘坐,以質輕的楠木為主。後隨台灣經濟起飛,家具才改採珍貴木料,如檜木肖楠,不過,物美價廉的塑膠椅出現後,這股濃濃的臺灣味逐漸消失!前陣子有一隻哈士奇,聰明撘救了遭遇危險主人的嬰兒,廣為人津津樂道!哈士奇雖然不是台灣在地的犬種,但,在我的心中,他是台灣的驕傲,2006年歲次丙戌屬狗,運用了台語諧音之美,與結構上出榫的設計,巧妙搭配眼睛鼻翼,有台灣人出頭天的意涵,試圖表達台灣人重情重義,質樸憨厚的一面,尋找那份不再記憶中留存的臺灣味!
成就別人與栽培自己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4-03 23:57
狂賀第一篇研討會論文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30 23:53
「許常惠音樂創作獎」徵件???民族音樂創作獎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9 03:26
quote: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43624422831
傳藝中心「許常惠音樂創作獎」徵件,標舉以東方元素為創作內涵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聞稿 2006/03/29
文建會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鼓勵全球作曲家,運用東方傳統文化元素,創作具有民族音樂風格之樂曲,於昨(29)日召開記者會宣佈開辦「許常惠音樂創作獎」的作曲競賽,並自即日起開始向全球作曲家徵件。徵選作品分為「民族器樂類」、「東方元素類」、「聲樂類」三類項,三類的首獎獎額均為新台幣30萬元,同時均不限創作者的年齡與國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指出,傳藝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將之前辦理的「民族音樂創作獎」正式取名「許常惠音樂創作獎」,個人認為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如同許教授對於我們民族音樂的貢獻,我們也期望這個獎項能獎掖更多的作曲家,為我們創造更多優秀的東方音樂。
民音所表示,這個獎項的前身係自2002年以來已辦理四屆的「民族音樂創作獎」,大抵以「國樂」演奏曲為主,拔擢了劉學軒、陸橒等青年作曲家,和《霧社一九三○》、《西秦王爺》等深獲國內外樂壇肯定的作品,而本年度三類創作類組中的「民族器樂類」,延續這樣的樂曲型態,其中規定「作品以台灣地區通用之民族樂器為主」,為台灣找尋新演奏樂曲的意味濃厚;「東方元素類」創作內涵必需至少包含一項來自東方的傳統元素,強調以有別於西方曲式、語彙進行創作;「聲樂類」的徵曲同樣強調東方文化的精神與特色,較為突破的是演唱方式與唱詞語文,均不設限。
作曲獎項以許常惠為名,除了誌念許常惠教授在我國民族音樂所具有的特殊貢獻,同時也希望藉由許常惠在亞洲樂壇的高知名度,廣納各國的作曲好手參與。競賽簡章除中文版本外,傳藝中心另將製作英文版,寄發亞洲及歐美各國重要音樂組織與學校,廣邀全球作曲家參與徵選。徵選日期至95年10月2日截止收件,有意參賽者,可逕由傳藝中心網站()下載簡章及報名表,或電洽(02)2341-1200轉205劉信成先生。
相關網址 : http://www.ncfta.gov.tw
我真的搞不懂
為什麼又要改名稱
改的好與不好
小弟無從評論
不過陳郁秀前主委的
臺灣國際鋼琴大賽
只辦了一屆
換一個主委
就換一套作法
許常惠音樂創作獎
是否換下一個主委
因喜好不同
又再改呢
誰也不肯延續誰
不好的典範
成功不必在己
標籤: 國樂社
考級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8 01:43
請公立樂團釋放影音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6 00:32
證照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4 01:45
學校應徵一位管理工廠的人員
管理工廠至少要有相關乙級證照以上的資格
了解工廠安全.相關機具操作
這麼多台大型機具在運轉
同學都很敢衝
重大工安事件就是這麼發生
我們台灣很多人學鋼琴.小提琴
可是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卻不多
而且越來越少
我都聽人這樣說
你以後上大學可以去教家教
好像很好賺.總是一窩"瘋"
晚輩學習國樂
不是靠父母親砸大錢栽培
全是社團恩師無私無悔的教導
當我聽到這些話
我只能冷笑說
學國樂的只能去拉753了
不過最近殯葬業很熱門
中華民國國樂學會
舉辦了相關國樂器考級
依難易級別考級費不同800.1100.1500
晚輩認為還是要有相關的配套
近中遠程的計畫
否則考級認證過後呢.一張白紙
騙騙學生說考聯考可以用
日本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民族
影印機美國發明.不過日本發揚光大
拼布藝術美國發明
日本證照建立典範
雖有淪落至買賣
還是得回歸到制度面上
私相授受
大概什麼行業都會有
臺灣的證照制度無法落實
跟臺灣是看學歷有關
或許畢業證書一張就代表萬能
人才培育
晚輩覺得才是最重要的
周星馳的電影
常常用小人物當主角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我們必須給後進遠景
如何學習
透過何種機制可以進階
讀了研究所
教授常叮嚀
畫骨填肉
大方向清楚
才不會失焦
管理工廠至少要有相關乙級證照以上的資格
了解工廠安全.相關機具操作
這麼多台大型機具在運轉
同學都很敢衝
重大工安事件就是這麼發生
我們台灣很多人學鋼琴.小提琴
可是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卻不多
而且越來越少
我都聽人這樣說
你以後上大學可以去教家教
好像很好賺.總是一窩"瘋"
晚輩學習國樂
不是靠父母親砸大錢栽培
全是社團恩師無私無悔的教導
當我聽到這些話
我只能冷笑說
學國樂的只能去拉753了
不過最近殯葬業很熱門
中華民國國樂學會
舉辦了相關國樂器考級
依難易級別考級費不同800.1100.1500
晚輩認為還是要有相關的配套
近中遠程的計畫
否則考級認證過後呢.一張白紙
騙騙學生說考聯考可以用
日本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民族
影印機美國發明.不過日本發揚光大
拼布藝術美國發明
日本證照建立典範
雖有淪落至買賣
還是得回歸到制度面上
私相授受
大概什麼行業都會有
臺灣的證照制度無法落實
跟臺灣是看學歷有關
或許畢業證書一張就代表萬能
人才培育
晚輩覺得才是最重要的
周星馳的電影
常常用小人物當主角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我們必須給後進遠景
如何學習
透過何種機制可以進階
讀了研究所
教授常叮嚀
畫骨填肉
大方向清楚
才不會失焦
道器之辨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4 01:32
如果
音樂是道
樂器為器
道器之間孰高孰低?
莊子在〈養生主〉中
以庖丁解牛精采比喻
生動說明藝與技的關係
庖丁初解牛時感到無從下手
歷經三年磨練
對牛瞭如指掌
19年後
解牛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從容
而無須感官接觸
換句話說
一但當技到達頂點
可說是藝
古稱神乎其技
是一種技到達頂峰的心靈展現
俗語說
英雄配寶劍
才子結佳人
前提是英雄.才子
才配的起寶劍.佳人喔
捫心自問?幾兩重
相同的一把樂器
哪怕是千古名琴
在不同的人手裡
絕對不會演奏出相同的音樂來
因為
樂器是由人來操作
人
才是音樂的根本
but
人的欲望
永無止盡
如同科技進步帶來了便利
但
人類生活卻是更加忙碌
樂器的價格
是作者對其作品的保證
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個
適合自己現階段的樂器即可
不用汲汲於
追求所謂的高檔名琴
人以器求道
次第漸進
終究道不離器!
音樂是道
樂器為器
道器之間孰高孰低?
莊子在〈養生主〉中
以庖丁解牛精采比喻
生動說明藝與技的關係
庖丁初解牛時感到無從下手
歷經三年磨練
對牛瞭如指掌
19年後
解牛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從容
而無須感官接觸
換句話說
一但當技到達頂點
可說是藝
古稱神乎其技
是一種技到達頂峰的心靈展現
俗語說
英雄配寶劍
才子結佳人
前提是英雄.才子
才配的起寶劍.佳人喔
捫心自問?幾兩重
相同的一把樂器
哪怕是千古名琴
在不同的人手裡
絕對不會演奏出相同的音樂來
因為
樂器是由人來操作
人
才是音樂的根本
but
人的欲望
永無止盡
如同科技進步帶來了便利
但
人類生活卻是更加忙碌
樂器的價格
是作者對其作品的保證
我們只需要找到一個
適合自己現階段的樂器即可
不用汲汲於
追求所謂的高檔名琴
人以器求道
次第漸進
終究道不離器!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3-24 01:30
高中時我的老師
跟我說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是胡說八道
那時我不太懂我老師的意思
想說
廣告不是都說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阿!
我的老師還說
音樂是有國界的
我更納悶了
怎麼大家不是都說
音樂無國界嘛
在國樂社裡
漸漸理解老師的意思
學音樂只是工具
人
才是最重要的
品德
是晚輩覺得立身處世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古有明訓
立德立功立言
人有人品
竹子也有竹品
而竹品是需要由
懂得鑑賞的人來欣賞
不識貨的人
棄之如敝屣
有如
垃圾桶中的創意
不過
這年頭
人品還能被重視嬤?
學校中早就不再提倡
禮義廉恥
公民與道德的生活倫理
只因為那些是八股教條
雖說如此
現實中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掛在嘴邊
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裝扮
道德勸說
宣揚其修心養性
長久觀察下來
真是鬼打架
像電視上
許多愛情婚姻諮詢專家一樣
婚姻愛情大多不太成功
大概這樣
才能顯得出學有專長吧
人品
不是靠掛在吹嘴巴說
會掛在嘴邊的人
人品多半也不怎麼樣...如小弟
只靠一張嘴
說半天
還是一張嘴
轉載一篇
我覺得寫的相當好的文章
教養與教育
現代人幾乎都受了很好的教育
可是教養卻沒有相對提升
為了一己之私
什麼狗屁倒灶的鳥事都幹得出來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139159.shtml
跟我說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是胡說八道
那時我不太懂我老師的意思
想說
廣告不是都說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阿!
我的老師還說
音樂是有國界的
我更納悶了
怎麼大家不是都說
音樂無國界嘛
在國樂社裡
漸漸理解老師的意思
學音樂只是工具
人
才是最重要的
品德
是晚輩覺得立身處世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古有明訓
立德立功立言
人有人品
竹子也有竹品
而竹品是需要由
懂得鑑賞的人來欣賞
不識貨的人
棄之如敝屣
有如
垃圾桶中的創意
不過
這年頭
人品還能被重視嬤?
學校中早就不再提倡
禮義廉恥
公民與道德的生活倫理
只因為那些是八股教條
雖說如此
現實中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掛在嘴邊
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裝扮
道德勸說
宣揚其修心養性
長久觀察下來
真是鬼打架
像電視上
許多愛情婚姻諮詢專家一樣
婚姻愛情大多不太成功
大概這樣
才能顯得出學有專長吧
人品
不是靠掛在吹嘴巴說
會掛在嘴邊的人
人品多半也不怎麼樣...如小弟
只靠一張嘴
說半天
還是一張嘴
轉載一篇
我覺得寫的相當好的文章
教養與教育
現代人幾乎都受了很好的教育
可是教養卻沒有相對提升
為了一己之私
什麼狗屁倒灶的鳥事都幹得出來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13915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