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技應正名
作者: 賢琴藝致 日期: 2008-11-05 02:39
文筆不是很好,修修改改.祈請見諒
近20年科技的進步 = 人類百年發展的總和 + 變遷快速的社會 x 知識量n倍擴增,
常常會問自己,也會問學生! 我們已學習那麼多, 那麼多知能, 然後呢? 然後呢???
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 服務社會? 幫助他人? 還是....
而, 生活科技老師到底該教給學生什麼? 學生該從生活科技上學到些什麼?
是表面功夫, 還是一輩子的思維觀念...
在變與不變之間, 科學理論似乎是比較不變的,
反觀科技應用就常隨著工具進步, 產生技術老舊的窘境!
所以, 不難發現許多生科老師直接套用現成的"科學實驗", 錯置為"科技應用"的現象,
表面上看似提升生活科技的科學理論, 但實際上卻混淆了科技本質!
也因長久以來生活科技缺乏直接可對應的大學系所,
即便是生活科技的師資培育機構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也不稱生活科技系.
再加上"生科"簡稱與大學中的生命科學系or生物科學系等相關三類組科系名稱混淆,
造成學生與家長們無法辨識生活科技的專業性.
考試領導教學,非考科的生活科技.
在形式與內容間,自己常陷入擺盪的矛盾中.
在教育的變與不變之間,又再一次自相矛盾....
很汗顏
迄今都還有非常資深的老師會問我:生活科技都在幹什麼???
心裡真的是很無奈
口號終究還是口號! 生活科技實質的內容是什麼? 該怎麼落實?
為何這麼多年了...生活科技仍在原地踏步呢???
生活科技...這個名稱其實取的很好, 因一切創意的根源, 皆來自於生活.
可惜的是, 大家往往都輕視生活, 抱著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的心態.
因...生活!!! 不就在你我之間. 何其簡單! 我們不都在生活嬤??? 這有什麼好教的!
其實, 我們對生活都有如行屍走肉般! 麻木不仁. 視若無睹!
"生活科技"課程, 從"工藝"變革迄今(85~)12年了,
在國小.國中九年一貫課程裡稱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高中則獨立為生活科技科.
課程內容也隨著社會環境變遷, 逐漸加廣加深, 可說是包山包海無所不包.
但,
在這什麼都要會! 什麼都涵蓋的情況下! 就出現了令人吊詭的現象!!!
以目前實際有在教學的生活科技活動單元裡, 常發現與其他學科重疊的現象,
譬如:
傳播科技(短片拍攝.3 D動畫. 網頁~)
製造科技(壓克力. 飛機木~)
營建科技(模型屋. 室內設計~)
以上家政. 美術老師都有類似教學活動...
能源動力科技(水火箭. 太陽爐. 綠建築. 燃料電池. 生質能. 奈米. 橋樑承載. 雞蛋不破. 機械手臂~)
以上物理, 化學, 自然科學老師也都可以進行相關教學活動...
若生科老師進行該教學活動, 則生科老師切入觀點有何不同之處?
從學生作品可以反應出什麼差別???
該從何見得生活科技教師的教學專業?
生活科技昔稱工藝,
是人類透過萬能的雙手,從大自然中尋找材料,解決生活問題的模式.
隨著時代改變,工藝有許多舊酒新瓶的名稱.
但...曾幾何時,當年棄之如敝屣的工藝,這幾年居然一下子大翻身.不可思議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處處可見xx工藝的廣告語:建築工藝.汽車也工藝...連3C電腦高科技產品都在追求工藝!
why???那到底什麼是工藝呢?而誰又懂工藝?或說生活科技?
生活科技在95.98課綱中確立了一個主軸:創意設計與製作=創意設計(觀察思維)+製作(工藝態度).
在香港類似的科技課程稱為科技與設計科,
台灣現階段大學相關科系中,工業or產品設計可說是最貼切的對應,
也就是手腦應用,是一門利用科技工具解決生活問題的學問,
並透過設計的邏輯思考架構而成的學科.
但.通常...
理論與實際有著奇大無比的落差
曾試著把這些關鍵字拿到搜尋引擎搜尋
生活科技or生科課or生技課or工藝課or電腦課
生科老師or科技老師or工藝老師or電腦老師
或許
我們便可得知生活科技在同學們眼中到底是什麼?
很遺憾,通常沒有太多好的.正面的評價
畢竟,
生活科技聯考不考,教師有專業自主,
教深教淺,教什麼?怎麼教?沒有一個定數.只能打迷糊仗.
最後落得
老師.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不重視罷了
考了好幾年高中生活科技教師甄試
很汗顏自己能力不足
夜深自問,生活科技的問題癥結,其實都顯而易見
但...我們總是不願意面對真相!
當一個民族缺乏文化做為底蘊時,即便以絢麗的外貌示人,膚淺的表象仍將走入墳墓
今年是第三年再踏入生活科技領域,心中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民國100年北北基要執行一綱一本
郝市長說:希望同學只讀一本,請同學在課餘時間多去接觸音樂.美術.體育
看在眼裡
心中是無限感概...無限的感概@#$%^&*)
當各界為了95.98課綱爭執不休,各科各自維護學科本位的基本權益時,
生活科技有說了些什麼嬤?............科技教育不是很重要嬤???
為何該是發聲的時候,卻安靜無聲...靜悄悄?
生活科技課綱包山包海.無所不包.既然涵蓋了那麼多領域,如此博學多聞
為何如今得面臨裁減老師的窘境?.......科技教育不是很重要嬤???
每每面對其他科老師在備課時.是在課綱大架構下.不會太跨科
在大同中找小異.納入部分新的教材.突顯了課程的專業性
反觀
生活科技看似多元的教學活動
一下奈米.生質能.一下節能減碳.太陽能.然後又機器人...
太陽能....這不是物理專業?
奈米.燃料電池...這不是化學專業?
生質能...這不是生物專業?
那....生活科技教師的專業在哪?
而
我們有大聲說我們很重要.別科也會認同的籌碼嬤?
別說郝市長不知道生活科技了...就連學校老師都不見得知道什麼是生活科技
心中真是無限感概
基層的生活科技老師得獨自面對先備知識各不相同的學生
加上學校缺乏相當的教學設備與環境,以致得各自因應取捨.只好發展各校特色
畢竟
聯考不考.所以沒有一個標準依歸可以明確訂定教學難易度?評分的依據?
所以
到底老師教了什麼?學生學到什麼?學生學習的外在誘因?誰知道?誰在意?誰管的著?
真的很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釋我們在教些什麼
別人只會說生活科技的範疇很廣.很雜啦
所以.物理.化學配課是OK的...太陽能.燃料電池嬤
但確信的是...照目前這樣的方式走下去
十年後.......我相信還是一樣
以上
為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人文關懷與生活科技 (2012-03-27 01:28)
缺觀察力 快速流行剩垃圾 (2011-11-30 09:10)
數位形構(DigiFab)與手工作業(Manual Craftsmanship)是否能夠並存呢? (2011-11-30 08:53)
高中課程改革:知識結構、教師詮釋與學生經驗研討會 (2011-10-12 17:19)
國立中壢高中10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教師甄選榜單 (2011-07-07 20:25)
說一套.做一套.考一套 (2010-11-07 10:57)
科技學習地圖 (2009-10-26 11:05)
365行職業介紹 (2009-10-20 07:30)
2009建中生活科技第八屆駝斯卡影展 (2009-09-14 14:33)
第五屆宏碁數位創作獎頒獎典禮 (2009-07-30 22:20)
2009-07-29聯合報 A14版/宏碁數位創作獎專題 (2009-07-29 12:10)
2009-07-27聯合報 A7版/宏碁數位創作獎專題 (2009-07-27 18:30)
生活科技作文比賽 (2009-07-24 03:08)
2009山中影展[創造記憶]6/18(四)刮便當+揹書包v7.0 (2009-06-18 12:36)
指導中山女高學生獲得第五屆宏碁數位創作獎得獎名單 (2009-05-18 20:12)
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2009-05-05 18:33)
“源”來是設計出了問題【生活領域二教案】高三 (2009-04-24 23:41)
中國大陸高中生的生活科技課(通用技術) (2009-04-22 03:30)
[特效合成=綠幕]中山女高一愛側拍 (2009-03-24 12:53)
生活科技的形式與內容 (2009-03-23 14:58)
短片拍攝前置作業 (2009-03-22 13:08)
金牛轉乾坤2009Happy牛Year (2009-01-26 16:56)
捷運新文化運動--30秒創意影像 (2009-01-06 01:10)
『高瞻嘉年華』節能減碳Teenage創意競賽 (2008-12-17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