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裡講的口沫橫飛.包山包海
實際教學現場裡.卻又看不出任何關聯
等到教師甄試時.只剩滿紙荒唐言
說一套.做一套.考一套
教學的鬆緊.分寸的拿捏是關鍵
為人師表卻不身體力行.怎能讓學生感動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持之以恆.永不放棄
我們應該有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把鐵鎚 敲出高鐵流線造型
2010-11-07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六日電

▲「山下工業所」創辦人山下清登夫妻與現任社長山下竜登展示手工打造的大、小提琴。後面的相片是山下製造台灣高鐵車頭時的景象。(黃菁菁攝)
日本新幹線的最大特色是流線型車頭,但許多人也許不知道,讓鐵道迷痴狂的曲線竟是用鐵鎚敲打出來的!「山下工業所」創辦人山下清登即是打造第一代0系新幹線「光(HIKARI)1號」車頭的一人,而且連現在的台灣高鐵也有山下的技術。
山口縣下松市的「山下工業所」創立於一九六三年九月,社長山下竜登指出,日本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舉辦東京奧運,新幹線在同年十月一日開通,山下工業所正是為了製造新幹線而設的公司,草創期員工只有五個人,當時的社長就是他的父親,現在公司顧問山下清登。
當年承包新幹線車體製造工程的「日立製作所」看上山下清登的鈑金技術,委託他打造新幹線車頭。當時因沒有電腦,只能照設計圖先製作木頭模型框架,再將車頭分割成許多鐵板,一片片用鐵鎚敲出所需的曲線,再焊接組裝成車頭。
山下社長指出,別小看那敲敲打打的技術,要在鐵板上作出想要的曲線並不容易,鐵鎚要由鐵板的中心由內向外敲,用壓著鋼板的另一隻手調整彎度。
本報特派員走訪山下工廠時,在鈑金職人的指導下試敲了一下,但鐵鎚完全不聽使喚,不僅敲出來的不成弧度,連每個鐵鎚印都大小不一,不像鈑金職人敲得每個鐵鎚印都圓滾滾,弧度也相當均勻。山下說,那是當然的,因為要具備那樣的功夫至少要十年。
第一輛新幹線行駛了四十年才於○八年退休,驗證了山下高超的鈑金焊接技術,山下因此獲頒「造物日本大獎」經濟產業大臣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