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手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2-25 12:55
複合媒材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2-19 16:50
最近所上同學推薦我,幾位使用複合媒材作為其創作元素的藝術家,木頭與陶土,竹子,金屬玻璃...其中如蔡根,吳寬瀛.比較常使用木頭做為其創作,並將雕塑的想法加入,或許能激發更多想法,而非拘泥於一處。最近有好幾份報告,其中一份是要探討工藝與藝術之間的異同,我想兩者都存有相似之處,萬法歸宗巧妙各有不同罷了!工【藝】術,工與術皆是傳達創作者想法的方式,只有技術空空如也,只有想法亦枉然,下週五所上教授,說要帶我們去陽明山的一位石雕藝術家那,姓王,gg不知道有沒有興趣?不過慧璇建議的大木研習更吸引我,我想站穩傳統,創新才會有根,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台灣文化的根,根在哪?或許,我們就是在寫歷史.在深根..
游禮海藝師傳習第二期肖楠供桌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1-21 23:46
明式風格書卷型翹頭大溪供桌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1-19 01:02
大溪神桌雕花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1-18 12:38
習作:柴燒茶碗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5-11-18 00:06
游禮海藝師家具木雕墨繪傳習計畫第一期心得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4-11-20 01:52
時空轉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傳統師承的關係逐漸淡薄,師徒關係轉而由學校教育取代,但現行的教育體制卻無法適才適所,升學主義斷送了多少學子的夢想!雖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只能說口號仍是口號!
二年二班的游老師,沒有因為時代巨輪轉動而退場,反將台灣最刻苦與最繁華的歲月,在一件件作品裡著實紀錄下來,從仿古中式家具,到日據時代創先使用新型機具,再揉和希臘羅馬雕飾,最後所建立起獨特的大溪風格,因應環境不同,將口號化做具體行動,不斷提升家具藝術化!,
從游禮海老師、簡淵川老師學習這七個月以來,每一次上課游老師都會說一些對於家具藝術的獨到見解,人生哲學及年輕時的奮鬥歷程,師徒的對話沒有因為年齡而阻礙,只能讚嘆!人生有限,不是什麼都要學,而是學扎實,精準用!怎麼磨刀,怎麼拿刀,懂得變通,其中最令人感嘆的還是國外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全力照顧有實作能力的藝師,給予高度肯定,反觀國內還是一枝筆、一張嘴,不過,這次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大力支持下,終於為台灣留下了一些紀錄,衷心期待游老師的作品集。
回憶起這些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內心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每每加班趕工的夜晚,兩位老師的身影,不時給予協助鼓勵,深深感謝游禮海老師、簡淵川老師的敦敦教誨,要是沒有兩位師傅指導,這兩件作品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完成!
最後引用游師父的明言:三年苦工,四年苦楚。與大家互勉!

看到自己的豬頭照
還是換一張黑白的比較不嚇人
二年二班的游老師,沒有因為時代巨輪轉動而退場,反將台灣最刻苦與最繁華的歲月,在一件件作品裡著實紀錄下來,從仿古中式家具,到日據時代創先使用新型機具,再揉和希臘羅馬雕飾,最後所建立起獨特的大溪風格,因應環境不同,將口號化做具體行動,不斷提升家具藝術化!,
從游禮海老師、簡淵川老師學習這七個月以來,每一次上課游老師都會說一些對於家具藝術的獨到見解,人生哲學及年輕時的奮鬥歷程,師徒的對話沒有因為年齡而阻礙,只能讚嘆!人生有限,不是什麼都要學,而是學扎實,精準用!怎麼磨刀,怎麼拿刀,懂得變通,其中最令人感嘆的還是國外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全力照顧有實作能力的藝師,給予高度肯定,反觀國內還是一枝筆、一張嘴,不過,這次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大力支持下,終於為台灣留下了一些紀錄,衷心期待游老師的作品集。
回憶起這些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內心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每每加班趕工的夜晚,兩位老師的身影,不時給予協助鼓勵,深深感謝游禮海老師、簡淵川老師的敦敦教誨,要是沒有兩位師傅指導,這兩件作品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完成!
最後引用游師父的明言:三年苦工,四年苦楚。與大家互勉!

看到自己的豬頭照
還是換一張黑白的比較不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