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空間論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10-16 00:17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的不好.勿怪^^複習一下
輪轂匯聚了30個輻條
車輪便成就車子馳逞的利用
圍蔽陶土燒製成器
陶器便可盛物利用
房屋的基本要素:柱樑牆板頂窗梯......
形成建築的空無
便成就人類可居住生活的利用
空間的實有.乃一體兩面
器物的利用.為人類介入
【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一章】建構解構論
http://laoism.com/translatoin/11translation.htm
葉金山老師
真的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師長
思路清楚
與眾不同的獨特見地
萬萬沒想到
葉老師居然是國中的美術老師...神奇吧!
阿賴(賴添明)老師跟葉老師還都是新竹師專同學
皆為油畫高手~強!
柏拉圖plato藝術模仿說:床的三種隱喻three kinds of beds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10-14 17:02
Plato-Republic-BOOK X
http://www.tosaint.com/forum/showthread.php?p=1377
《理想國》是柏拉圖以第三人稱撰寫,
第十章假設SOCRATES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
與GLAUCON葛樂康(柏拉圖的兄長)的對話
指出床有三種隱喻here are three beds:
1. the nature a bed:a god makes it神造之床
2. the work of a carpenter:a craftsman imitates it木匠製造的床
3. the work of a painter:an artist imitates the imitation畫家畫的床
柏拉圖認為真正的真理只有一個:是由神所創造,
而,木匠是將真理.如實地製造(模仿神),
畫家則是模仿人造物(模仿木匠所造之床)
在這真實與模仿的世界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先入為主的既存認知,常常影響當下的判斷.
Trompe l’oeil即是以細膩的畫法以假亂真,
讓人不再眼見為憑!混淆了真實與虛擬的界線.
拜科技的進步,電腦模擬實體早已栩栩如生,
甚至創造出真實不存在的互動實體.
另一頭,
internet世界裡,一個真實模擬的分身與現實生活的本尊錯置,
存在一個虛擬的世界,
甚至,扮演起虛幻誇大的角色><
真實與模仿的分歧不再是那樣的絕對
彼此間的衝突也藉由新觀念轉化而改變
不同面向切入便產生了新的真理
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只有真實面對的那一煞那,才會如實地反映在內心.
畢竟,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而............自己又是誰呢???
love of beautiful bodies
love of beautiful souls
see the beauty of knowledge
".........the lover is turned to the great sea of beauty,and,gazing upon this,he gives birth to many gloriously beautiful ideas and theories,in unstinting love of wisdom.........." (symposium 210D)
the goal of loving:something wonderfully beautiful in its nature.
the true virtue:the love of the gods
美學經典導讀/林伯賢主任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7-10-03 03:29
http://140.131.24.185/ntua.crafts/aesthetics/index.html
推薦書單
1.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柏拉圖plato(427BC-347BC)
任何從無到有的創作都是詩
從事工藝創作者都是詩人
"Poetry has a very wide range,when it used to mean creativity.After all,everything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creat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is a kind of poetry;and so all the creations of every craft and profession are themselves a kind of poetry,and everyone who practices a craft is a poet."( Symposium 206C)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
教學綱要 | ||
部別 : 日間碩士班 |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 | 列印日期 : 2007/10/08 |
| ||||||||||||||||||||||||||||||||||||||||||||||||||||||||||
| ||||||||||||||||||||||||||||||||||||||||||||||||||||||||||
| ||||||||||||||||||||||||||||||||||||||||||||||||||||||||||
| ||||||||||||||||||||||||||||||||||||||||||||||||||||||||||
| ||||||||||||||||||||||||||||||||||||||||||||||||||||||||||
| ||||||||||||||||||||||||||||||||||||||||||||||||||||||||||
| ||||||||||||||||||||||||||||||||||||||||||||||||||||||||||
|
以樂為學不僅以樂為技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5-12 00:36
以樂為學
不僅止於
以樂為技
這是孫新財老師
引用王光祈先生的名言
對我亦是影響至深至遠
我一直在思考
什麼才是人生存在這人間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言
立德立功力言
為後代子孫樹立好的典範
我想是很重要的
記得杜威說
教育歷程沒有目的性
因為教育自身就是目的
但只有
老師與父母是有目的性
語言是"人"
溝通彼此的工具~~~目的
藉此傳遞訊息
不管是喜怒哀樂...
音樂是"人"
抒發情感的形式之ㄧ~~~自身目的
藉此可捨棄語言
溝通喜怒哀樂~~~來自人的目的性
若按此推論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是有問題的?
因為音樂本身沒有目的性
音樂並不會讓人變好或變壞
有目的的是"人"
在學音樂的過程
老師的教導才是影響學子
品德良宥之關鍵
音樂有很多技巧
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日積月累
一點一滴在錯誤中修正
其實不管學什麼
都怕三分鐘熱度
友都是需要花時間磨功夫的
當代影音藝術的興起
科技的昌明
帶來了許多變革
例如
寫實派風格被照相機取代
電腦作曲軟體.高科技錄音設備
讓平凡人即可實踐錄製CD.作曲的夢想
全球化讓跨文化間
產生不同火花相互碰撞
高中時
我的老師
張銀樹先生跟我說
音樂是有國界的
那時
我不是很懂我的老師為什麼會這麼說
因為
大家不是都說
音樂無國界?
隨年齡漸增
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才真的體會
音樂是有國界的
前陣子李安這位傑出校友
回台藝大
大家感動地從十樓排到一樓
拿出小金人那時
全場歡聲雷動
他獲得奧斯卡獎時說
最重要是
發揮自己長處
就算是拍英語片
但是
眼光思路都還是從自己文化背景出發
要能正視與發揮自己文化
你才會有特色
台灣匯集了多元化
自然就會產生多樣的音樂特色
不管是排他或包容
對我來說都對
只要能說出個道理
就可以從中尋找脈絡
時代環境科技的改變
縱使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傳遞訊息的語法
都會有不同的呈現與解釋
人的好惡也會隨之改變
但
只有把當下累積知識
轉換為學問
這文化才會淵遠流長
才經的起時代的考驗
以樂為學不僅以樂為技
蔡瑞霖教授果然名不虛傳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2-21 00:34
推薦我中山藝管所
一位不錯的老師
蔡瑞霖教授
要到台藝來上課
今天第一次上課
果然不同凡響
真的滿精采的
讚
又賺到^^
下午一連三個小時的課程
讓我再次感受到思維的重要
藝術到最後都是哲學問題
而哲學卻須靠藝術來實踐
有什麼材料
產生什麼技術
而塑造不同風格
上學期我有一份報告
撰文的題目定為:工【藝】術之辨
由於自己處於混沌未明的階段
有很多思緒在腦海中股盪
不是很清楚.不是很穩定
不過
我還是引用了中西各家的觀點
想印證工藝與藝術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跟今天蔡老師提到的諸多觀點都很接近
譬如
藝術家先藉由器的世界
來追究道
而道不離器
我引用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闡述
形而上與形而下
沒有優劣
只是發展的前後順序
因為資訊爆炸
人類可以透過學習
先學會所謂高層次的思想邏輯
可是別忘了
基礎技能的養成亦是重要
如同金字塔型一般
沒有底層的根基
就不會產生高塔的尖端
也引用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故事
神乎其技
來解釋道技合一
這是看中國古代美學思想/馮滬祥
總之
再次謝謝淑敏老師
蔡老師的書單
Hans Belting,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chicago:2003
Edward Relph,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謝慶達譯.<現代都是地>.田園城市
Exhibition Curating & City Promotion in Cultural Activities under Globalization
<全球化風潮下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台北當代藝術館:2005
蔡瑞霖老師的虛擬書院
http://140.127.190.65/index.htm
=
蔡老師說他跟蔡萬霖只差一個字
不過
我想戶頭裡的0應該差滿多的
落英文還用台語翻譯喔^^
竹解虛心竹品人品
作者:賢琴藝致 日期:2006-02-05 01:09
人有人品
竹子也有竹品
而竹品是需要由
懂得鑑賞的人來欣賞
不識貨的人
棄之如敝屣
有如
垃圾桶中的創意
不過
這年頭
人品還能被重視嬤?
學校中早就不再提倡
禮義廉恥
公民與道德的生活倫理
只因為那些是八股教條
雖說如此
現實中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掛在嘴邊
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裝扮
宣揚其修心養性
道德勸說
長久觀察下來
真是鬼打架
像電視上
許多愛情婚姻諮詢專家一樣
婚姻愛情大多不太成功
大概這樣
才能顯得出學有專長吧
人品不是靠掛在吹嘴巴說
會掛在嘴邊的人
人品多半也不怎麼樣...如小弟
只靠一張嘴
說半天
還是一張嘴
轉載一篇
我覺得寫的相當好的文章
教養與教育
現代人幾乎都受了很好的教育
可是教養卻沒有相對提升
為了一己之私
什麼狗屁倒灶的鳥事都幹得出來
新年一開春
搶劫襲警不斷
甚至連我們的海巡署官員
都被嗆聲
無線電電擊棒通通丟到海裡
國家顏面盡失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139159.shtml
|
- 1